【夜奔余談 2】打拳練劍,穿衣著服,東方身體認知

【夜奔余談 2】打拳練劍,穿衣著服,東方身體認知

不追求復古,而是找回真東西  

藏鋒十年,只為磨一劍,夜奔文創再出發。
我們曾經為了武術,在北京開設一間四合院客棧,招攬群雄,遊戲人間。現在重新思考,武術除了拳打腳踢刀槍棍棒,還能做些什麼?這次想試試看能否從古老的武術鍛鍊中得到的身體理念來開創新的領域。
我們將通過四篇文章帶你認識「夜奔文創」,一起探尋身體的智慧,開啓慢而美的健康生活。


图片


01


内運外動的身體哲学


「動身體」 - 人類的本能;久坐傷身,人人皆知。現代社會,大家都知道運動是為了健康的好投資,每日一萬步通過智能手錶,變成社交代碼,運動在互聯網時代,很容易變成一種社交屬性的語言。
人類身體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策略,身體能步行千里,能汗流浹背,能負重前行,能蹦跳衝刺,能在各種複雜環境中大展身手,甚至能舞動身體,為了祈天,求偶與社交。
如果說快樂是人性的權利,那麼今日的運動已經變成一種奢侈。


「運動科學」儼然成為了一種時尚產業,從觀賞比賽,逐漸養成群眾全民健身,專業教練等,已經在中國的各大城市產生了共鳴。

運動,已經不只是說一說,而是開始做一做,是好事,更是強國強種必經之路。

當我們經常掛在嘴邊說「運動」一詞時,是否有想過,其實老祖宗早就給這個名詞下了一個更精准的定義:「內運外動」- 這也是中華武術最核心的概念。

內運不是浮誇玄學,外動也不是粗枝大葉,華人很早就把運動研究透徹,必須是身心配合的肢體操作,才能符合「運動」的規範,武術就是「運動」最典型的展現。

社會進步的象徵之一,就是美食當道。
今日可以隨時品嘗到各種異國料理,飽足肚子的同時也滿足了心理。美味的烹調最能代表各國文化的不同,中國飲食文化獨出心裁,技術藏在細節里,廚師的一把菜刀能包辦整桌食材,令人嘆為觀止。


大廚的手腕稍微一傾斜,下刀的角度一改變,菜/肉/面/餅都能產生不同變化,功夫全出在身上,這就是身心合一,也是華人「運動」的展現。
武術的起源是生死,是你死我活,是你攻我防,是止戈為武。

華人是文化不斷層的民族,武術從遠古沙場的兵戎相見,演變成鬧市中的游場較藝,進而化成看家護院的民間技藝。

札槍與打拳之間有著延綿不絕的關聯,刀法與掌法都是用軀乾大劈,周身要能大纏,才能打一拳,刺一劍,劈一刀,札一槍。中華武術是充滿內運與外動的身體哲學。

推廣武術,正是因為親自感受到了這份濃厚的身體文化底蘊。

图片
02

在基本中找答案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這是華人對生活從容自若的態度。
時代變遷,生活節奏快速改變,睡眠變成一種奢侈,黎明很難即起,每日的起點很容易變成分秒必爭的場景。工業社會的代價就是匆忙出門,壓縮時間換取距離,為了理想,大家開始遺忘生活中美好的小細節。


練拳不斷讓我們在這種快速變遷的生活壓力之下能喘一口氣,回頭思考自己是否遺忘了什麼?

每次練拳,我們都會給自己一份心情轉變,把手邊的事情放下,要準備打拳踢腿了。

練拳的節奏是:喚醒,起功,練功,收功。不把身體準備好,是無法練好一套拳的;站樁,架腿,撐拔,甚至只是呼吸吐納,都是很好的喚醒自身。


安靜地面對自己變成一份格外重要的功課。

如果說武術是對自我觀照的一種訓練,那麼武術人更應該仔細聆聽自己的身體。

劈掌有個小訣竅:前手要小指翻肚上,後手同時舉臂擦耳緣。這件事看似簡單,實質複雜,每一劈都要匯聚心神,前後分注。每一次的劈掌,都是對自己最嚴格的要求,這就是中華武術迷人的地方。

图片
03

打拳練劍

善拳勇者多練槍,中國人拳槍不分,因為兵器是手臂的延伸。打拳要有意念貫穿,手臂不夠長,接上一把槍,能把身上的拳勁更上層樓。武者拿兵器要「人槍一體」;「人劍合一」,最怕把兵器當作身外之物。

說到底,武術還是回歸在自身的涵養,要能面對自我,才能突破重圍。一把鋒利的刀片,不如一招銳利的刀法。


練武之人總是追尋本質,而不是形式。功夫要練在身上,不是留在手上;手法好學,身法難練,各種身體學問皆然。騎馬打仗的經驗能放在手無寸鐵的尋常百姓家,因為濃縮了本意,褪去了外型;小娃蹲馬步踩地打出的一拳,是世代戰場上延續的兵殺之法。

東方身體文化是環環相扣,不斷累積而成的。

图片
04

穿衣着服

華人曾經是很講究的民族,卻因為近代歷史的緣故,上一輩過了一段將就的日子。衣食住行皆然,能將就的父輩,留給了我們一個能講究的生活,實屬幸運,應該好好珍惜這一切。


反觀社會,西方工業化生產不斷取代手工。我們對吃的開始講究,住的開始講究,出行的方式也開始講究,只有穿還停留著些許的將就範兒。能套頭的就不纏繞了;能拉鍊的就不穿扣了;能找個尺碼將就點的,就不在乎是否真的合身了。

對衣服的品味妥協了,只要是工業化生產出來的款式,就算剪裁併不適合,但是能穿就好。布料的運用,是一片片組合起來,適合工廠的流水線,不適合我們骨架與肌肉的沿線也沒關係。

從武術文化到身體美學,兵器是手臂的延伸;衣服是身體的延伸。

我們認識到中國人的身體並非等比放大放小,而是有的身型嬌小,有的勻稱中等,有的身材巨大;有的肩腰均勻,有的手長腳長,有的虎背熊腰;

而現在樣板T-shirt變成了大眾社會主流的選擇,大量生產的快時尚佔據了消費渠道,買一件衣服不是為了穿一生,而是穿一年,穿一季,甚至穿一個月。衣服與身體的關係幾乎消失。

通過這種思考,我們一直尋找一件真正屬於東方身體的服裝設計,而不是在形式上不斷模仿的外來服飾的產品。

總有一天,我們要把自己的服裝做出來,一件屬於東方身體的設計,一件延續著華人身體脈絡的設計,一件從中華武術運動研發出來的設計。

讓國人乃至全世界人們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下一篇

【夜奔余談 3 】環環相扣 通通明白